《中国卫生报道》栏目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融媒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唯一学术与艺术融和的网站

协办单位:

* 皖南医学院 * 扬子江药业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齐鲁制药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

协办单位:

* 皖南医学院

* 扬子江药业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齐鲁制药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

微信号

公众号

宣传合作:18766191639

微信号:zgwssygl

投稿邮箱:zgwsxsyys@163.com

读书-智慧-分享

读书-智慧-分享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书-智慧-分享 >

3分钱阿司匹林“吵翻天”,中标企业首度公开回应

发布日期:2025-01-02 21:20:39 来源:中国卫生学术与艺术网 阅读量:


这两天,医药圈被一件事刷屏了——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价格被砍到只剩3分钱一片!这价格一出,直接引爆全网,不少人都在问:“3分钱一片,这药还能有利润吗?是怎么做到的?会不会影响质量?”特别是中标的企业京新药业还站出来回应了,事情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既惊险又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能便宜到这种程度?背后又藏着什么门道?

【事件经过】

事情要从2024年12月说起,第十次国家药品集采拉开了帷幕。这次集采的焦点之一,就是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常用药,阿司匹林几十年来一直是药品市场的“顶流”选手,用量巨大,销量惊人。就在大家都以为这药的价格已经够低了的时候,这次集采却让市场彻底炸开了锅——京新药业报出了每片3分钱的“神仙价”,直接成了这场竞标的最大亮点。

消息一出,质疑声就跟着来了。投资者第一个坐不住了,纷纷跑去问京新药业:你们搞什么?一片药只卖3分钱,这还能赚到钱吗?成本都不够吧?更别提还要保证质量了,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面对铺天盖地的疑问,12月26日,京新药业终于出面回应了。他们的解释很简单:我们靠的是规模效益!公司拥有强大的固体口服制剂生产能力,这次中标就是想通过低价拿下市场,形成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益。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要靠量大来摊薄成本,再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和销售实现盈利。

看似简单的“规模效益”背后,其实是一次大刀阔斧的价格战。在过去,京新药业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最低的挂网价格还要0.48元一片,而这次中标的价格是每片0.034元,降幅接近93%!不止京新药业,其他中标的企业也没闲着,像石药集团、辰欣药业这些制药大厂,同样报出了低到令人咋舌的价格。石药集团更是公开表示,他们的阿司匹林原料完全自产,再加上优化生产线,每批次能生产出800万片!几家大厂你追我赶,摆明了要用低价把市场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而在这场竞标背后,仿制药行业早就暗流涌动。这些年,国家对仿制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从2015年开始,相关政策就明确规定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必须和原研药一致。这一标准直接把国内仿制药的门槛提高了好几个档次,也让企业不得不投入更多资源去保证药品质量。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活下去,很多企业只能选择拼命压缩成本,再通过大规模生产来维持利润。京新药业和石药集团的选择,可以说是行业内的一种普遍策略。

这场价格战不仅仅是为了抢市场,也是为了压制竞争对手。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市场空间非常大,根据数据统计,每年在国内公立医院的销售额就超过20亿元。可参与竞争的企业也不少,截至2024年,国内一共有278家企业在生产这种药,进口企业也有4家。面对这么多对手,谁都想用低价打出一条血路,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种价格战对中小企业可就不太友好了。大的药企有钱有资源,能通过自产原料、优化生产线来降低成本,但小企业就很难跟上了。一些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在这场大浪淘沙的竞争中,可能会有不少小企业被迫退出市场。对于像京新药业这样的制药大厂这或许正是他们的机会——用低价逼退对手,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说到底,阿司匹林这种药本身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利润空间也不像创新药那样惊人。过去,很多企业能靠着营销赚取高利润,但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推进,这种“肥肉”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的仿制药行业,更像是传统制造业,利润率被压得很低,企业只能通过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来生存。这一次,京新药业的3分钱阿司匹林,正是这种行业趋势的缩影。

最后再提一句,京新药业的低价策略似乎已经开始见效了。12月27日,这家公司股价上涨了近2%,市场似乎对他们的未来抱有信心。但这背后隐藏的风险和挑战,恐怕还远远没有结束。

网友们对这件事的看法,那真是五花八门,热闹非凡。有些人一听到“3分钱”这个价格,直接就炸了,觉得这种药还能有质量保障吗?也有人站在企业的角度替京新药业说话,认为这波操作是“降本增效”的典型案例。咱们就来看看这些网友的评论,绝对让你感受到网络的“烟火气”。

有人直接开怼:“3分钱一片?别逗了吧,这还能叫药?不会就是个白色粉末压个片吧?”这类声音还不少,很多人对这种超低价药的质量表示担忧,生怕吃了以后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吃出个新毛病”。“别到时候肠溶片不溶了,直接在胃里炸开,那可就麻烦了!”有个网友甚至开玩笑说,“我家狗吃的钙片都比这贵!”

但也有理性的网友出来反驳:“你们懂不懂药企的成本构成啊?原料药成本本来就低,别看3分钱一片,只要生产规模够大,一样能赚钱,关键是看企业的管理能力。”这种观点其实挺有道理,毕竟大厂的优势就在于规模化生产,能把成本压到极致。

还有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表示支持:“便宜不好吗?作为普通老百姓,我就希望药越便宜越好!以前买药贵得离谱,一盒阿司匹林动不动就十几块,现在3分钱一片,这不挺好嘛!”这种声音也不少,尤其是一些经常吃阿司匹林的慢性病患者,他们对这个价格简直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终于不用心疼钱包了,感谢国家集采政策!”

也有人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担心:“低价竞争其实挺危险的,短期看是消费者受益,但长期呢?会不会把一些中小企业直接逼死,最后只剩下几家大厂垄断市场?到那时候,价格还不是他们说了算?就怕现在是便宜了,未来反而更贵。”这种观点也让不少人点头,觉得低价竞争背后可能隐藏着风险。

还有不少网友对企业的动机表示怀疑:“京新药业这波操作,说白了不就是亏本抢市场吗?先把对手打趴下,后面再涨价回本,这套路也不是第一天见了。”甚至有人戏谑地说,“这就是资本的套路:低价圈粉,后面再狠狠割你一把。”

药企的支持者也不甘示弱,立马回怼:“你以为企业是慈善机构吗?人家也要赚钱的好吧!再说了,国家对药品质量有严格把控,就算是3分钱一片的药,也不可能随便糊弄,别瞎操心了。”有人还举例说,“国外很多仿制药的价格比咱们这还低,不一样用得好好的?关键是监管到位。”

还有人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其实这次集采就是为了打破过去药价虚高的局面,逼着药企降价,让老百姓少花冤枉钱。像这种常见药,本来就不该卖那么贵,3分钱的价格说明政策起作用了。”

也有网友比较“佛系”,对这场价格战表现得很无所谓:“反正我也不买阿司匹林,3分钱还是3块钱的,跟我没啥关系,随便他们怎么打吧。”甚至有人调侃,“3分钱买不到吃亏,买不到上当,要不我买几盒试试?”

还有一些冷幽默型的评论也刷了不少存在感:“京新药业这是在用阿司匹林治‘市场发烧’吧,温度降下来了,竞争对手估计得‘低烧’好一阵。”还有人说,“现在吃阿司匹林都快成‘白菜价’了,估计再过几年,药店会不会直接搞‘买一送一’?”

这件事一曝光,网友们的评论就像开了锅的水,冒泡个不停。有人担心,有人支持,有人冷眼旁观,还有人纯属凑热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不管怎么看,这3分钱的阿司匹林,确实让人见识到了医药行业的价格战有多激烈。


来源:财经话题

编辑:玛 雅

审核:治 鑫

 通联:吴 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