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智慧-分享
发布日期:2023-12-27 20:05:57 来源:中国卫生学术与艺术网 阅读量:
根据唯物主义史观。
任何一种事物到一定阶段,总是会不可避免地向着其相反的方向发展。
如同月的阴晴圆缺,人的悲欢离合,世间没有完美的事物。
《红楼梦》的百年沧桑历程,似乎也在说明这个道理。
自从《红楼梦》诞生以来,街头巷尾便掀起了一股阅读的风潮,它首先是一部小说。
后来,专家学者的加入。
使得“红学”从这部小说中衍生出来,变成一门学问。
研究《红楼梦》的意义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恨。”
其中一恨便是《红楼》未完。
可见她对这部书酷爱之深,恨不能一口气读完一百二十回,可惜留传于世的仅有前八十回。
那些和她一样带有遗憾的学者们,便带着研究的态度。
开始从书本中寻找后四十回的蛛丝马迹,似乎不将维纳斯的断臂寻到便不会罢休。
高鹗凭借个人的才华,捏造了一双臂膀。
可在世人看来,总觉得气质不符,与身材之间没有形成完美的搭配。
好像是少女配上了公子手,倒使得整体看起来不伦不类。
红学家们的目的,很简单——去伪存真。
用佛家的话语说,就是还《红楼梦》一个本来。
它本来就是如此,就让其原原本本地待地那里,供后人翻阅。
只是前八十回章节线条繁多,割断处甚多。
沿着某一条线接续,又唯恐与另外的线条相悖。
如同人体内的血管,各自运行,又必须与其他部分互相联系。
做这项工作就好比转动魔方。
当我们自认为成功的时,回过头来再仔细检查,却发现仍有几处不匹配。
前面所做研究要全部推倒重来。
从零开始,这个过程最是熬人。
但也能助人,帮助人尽快熟悉前八十回纷繁复杂的细节。
其中某些研究,或许在某些方面会帮助到后来的研究者。
前辈先贤出于热爱,兢兢业业游弋其中,成绩斐然。
但与最终的目标之间,还隔着千山万水。
很多人都想一开始就取得一些成绩,研究数月。
眼看着人家起高楼,眼看着人家娶娇妻,眼看着人家开豪车。
心里开始发痒,想快速出成果,以换取更多的金钱。
孰不知他们已经跌入了《红楼梦》的群像中。
正是:“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他们没有甄士隐的慧根,自然不愿意跟着跛道士飘然而去。
于是就成为了“贾雨村”之流。
去伪存真,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们开始剑走偏锋,开始个人的搞钱计划。
他们不再纠结于文本,而是转向曹雪芹个人的研究。
研究的题目,从《贾宝玉是否以曹雪芹为原型》到《曹雪芹书写的是否为个人经历》等。
这些研究的容易之处在于,他们的确是在研究《红楼梦》。
的确符合国家的要求,但这些研究却没有实际的意义。
试想,一个作家书写的人物,与其本人之间是否有关系,是否在去伪存真的行列?
任何一个有过书写经历的人,都会明确地说出答案:
有或者没有。
曹雪芹祖上曾经也荣耀过,如果没有切实深入那种锦衣玉食的生活。
他的笔触很难抵达生活的细节,完全是个人化的体会。
这难道还需要大肆研究吗?
即使不了解莎士比亚,也不影响我们阅读《哈姆雷特》。
难道据此可以构思一篇,《莎士比亚就是哈姆雷特》的论文吗?
这样的研究没有具体意义。
也正是这样的行为,导致《红楼梦》从神坛跌落,像极了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
只要有人迈出第一步,后面就会有人蜂拥而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看到了好处,啖肉食腥膻的人就会湊上脑袋。
后续的人沿着歪路邪路一路向前,有的甚至说曹雪芹这部小说完全是神魔乱舞。
薛宝衩不再是大家闺秀,而是成了聂小倩,林黛玉也不再是绛珠仙子,成了女妖。
鲁迅先生曾对《三国演义》做出这样的评价:
欲状诸葛亮之智而近妖。
意思是想要写出诸葛亮足智多谋,却将其写得类似一个妖怪。
这不过是批判罗贯中的书写,太近乎虚幻。
绝对不像某些人,直接给《红楼梦》的变换了主题。
当这些研究逐渐多起来后,随之而来的嘲讽也水涨船高。
有人说《红楼梦》也不过如此,是前人给予了他们太多的名过其实的评价,导致了大家给出了错误的评价。
据说,全世界只认中国的两门学问。
一门是敦煌学,一门是红学。
西方从敦煌莫高窟盗走了大量的文献古籍,获得了第一首资料。
他们为其中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深深折服,至今仍旧在研究当中。
中国由于资料的缺失,只能到国外去购买影印版,有些国家甚不出售影印版,看一次,收费一次。
这就是敦煌学,既让国人骄傲,又让国人倍觉羞辱。
红学不同,完完全全属于中国,却被一帮人搞得乌漆麻黑。
试想,连我们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文化,西方人怎么会尊重我们呢?
因此,各位贾雨村们,切莫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毁掉了百年的红学。
往大了说,这是民族不可或缺的瑰宝,往小了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小说。
无论如何,假如中华民族的长河里没了《红楼梦》,夜空中将会失去一颗璀璨的明珠。
当后人再翻来明清历史时。
国人所引以为豪地明清小说,似乎缺少点儿什么?
宛若张僧繇笔下的巨龙,看起来栩栩如生,却因为缺少一双眼睛,只能在画中发呆。
《红楼梦》就好比明清小说的灵动双眼,只要这双眼睛尚在。
这条龙就具备腾云驾雾的本领。
而那些瞎研究、乱研究的人,他们的行为无异于是想搞瞎那双眼睛。
让这条龙失去方向,最终在迷途中失去了方向而死亡。
对于那些人,一定要不遗余力地进行打击,让他们明白民族文化可护佑,而不可贬低践踏。
来源:南宫一木木
编辑:玛 雅
审核:治 鑫
通联:吴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