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智慧-分享
发布日期:2023-10-28 01:56:02 来源:中国卫生学术与艺术网 阅读量:
据媒体报道,近日,「上海一男子三年花费19.8万元读了个“假博士”」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热议,把“国际水博”也推上了风口浪尖。
为什么最近「国际博士」频频暴雷?我们报考在职博士该如何避免“财证两空”?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职博士中“水博”的那些猫腻。
三年花19万8读了个假“博士”
据东方网12日报道,上海赵先生曾参加某留学培训机构国外某大学博士学位班。赵先生的出发点是想要在职提升学历,想通过国际博士项目,获得等同于国内“双证”效力的博士学位,然而,事与愿违。
图源| 东方网相关新闻报道
2021年底,国外某大学授予了赵先生证书,并说明「经研究生学习与终身学习中心推荐,谨此证明赵先生已达到相当于工商管理博士课程内容相关要求,享有与之相关的所有权利、荣誉和特权。」
图源| 东方网相关新闻报道
实际上,此证书经过国外某大学证实:“证书证实的是‘达到了相当于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的课程内容要求’,但并非本土学位……证书实际上为课程的结业证书。”赵先生感觉被骗了,遂把培训机构诉至法院,由于赵先生证据不充分,法院二次改判培训机构返还部分培训费。
泛滥的“水博”,引争议
通过上面得新闻,我们也能够看出,国际水博并不是什么捷径,反而钱花了,时间花了,最后得到的证书如同废纸。
8月底,江苏一职业技术学院发布了2023年长期招聘拟聘用名单,其中6名博士拟录用人员,有4人是「韩国私立大学博士」,这一新闻引发网友热议。
图源| 网络新闻
去年,邵阳学院引进水博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该校花费1800多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博士。
而这些“博士”,全是学校送去的,美其名曰:留学毕业返校。
图源| 某高校组织教师报名东南亚留学项目
结果就是,高达84.4万的博士人才引进项目,遭到网友质疑,这引进的博士有“水博”的嫌疑,「千万元引进水博」也随即上了热搜。
随后,省教育厅就“邵阳学院事件”也给出了严厉的处理结果,重新规划,纠正错误,党委书记被撤职!
“水博”被歧视,企业学校严禁水博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对“水博”做出明确规定,尤其是“东南亚博士”“韩国博士”,多所院校明确「东南亚博士评职称不算,也无法享受相关待遇」。
透过“邵阳学院事件”,很多院校和企业得到警醒,靠水博充数的方式行不通,这也为什么如今很多企业、院校不录用「东南亚水博」的原因。
有网友分享自己的面试经历提到“东南亚和韩国博士今年慎重考虑,有的直接不要”。
“学校开会明确了东南亚博士评职称不算,不享受相关待遇”
“现在湖北东南亚博士,不给编制”
图源| 小红书笔记
图源| 小红书笔记
有哪些正规获取博士学位渠道?
有一句话叫“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水博”现象的出现与利益息息相关,国外不知名院校(甚至把国外某院校放到国内,也就大专、普通本科水平)为了更多的利益,把博士学位与钱挂钩,通过培训机构在国内获取生源。
但“水博”只是国际博士的个别现象,国外知名大学等正规毕业的不受限制,君君,建议大家仔细甄别,因为国际博士学费比国内高很多,慎重选择报读。
其实,大家不必舍近求远,国内在职博士正规获取博士学位的渠道有以下几种方式:普考方式考博,申请~考核制方式申请,免试同力申博方式读博。
这三种方式获取博士学位的难度相同,不同的是入学难度不一样。
我们从三个角度分析下,分别是:入学难度、考试难度、资格难度。
申请-考核制 > 普通招考 = 同等学力申博
如果资格普通,应试能力又不行,建议通过同等学力申博的方式读博(学位证)。如果资格普通,应试能力强,建议通过普通招考的方式读博(毕业证和学位证)。如果资格条件优秀,应试能力不行,建议通过申请~考核的方式读博(毕业证和学位证)。
普招和申请~考核国内高校基本都有,而同力申博方式进行招生的院校较少,我们着重说下“同等学力申博”方式有哪些专业院校值得推荐。
以下是已经完成今年同力博士招生的院校:
天大2023年在职博士录取名单,44人免试通过
河南中医药大学2023年免试博士拟录取名单,110多人
2023年免试博士拟录取名单,其中12人全日制转同力博士
天津医大2023年博士拟录取名单,320多人
目前仍在秋招的院校专业有社科院(工商管理专业、数字经济、金融学、人文历史学)、华北电力(电气工程、水利)、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上海中医药、中国石油等,名额计划较多,需要的抓紧时间了解报名哈,为了提高大家和老师的沟通效率,可以留下「意向专业+姓名+联系方式
来源:在职硕博学习指南
编辑:玛 雅
审核:治 鑫
通联:吴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