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智慧-分享
发布日期:2023-10-12 01:19:12 来源:中国卫生学术与艺术网 阅读量:
四年一度的茅盾文学奖终于尘埃落定,尽管舆论仍然有沉渣不时泛起,但结果也就那样了,谁也改变不了,剩下的就交给读者去选择了。
这次评选,最受诟病的是作协领导入选,以前这个问题也有反映,但是没有这次集中,当然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不是没有起作用。一句话,炒,总是会加佐料的!要不然没有味道呀!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协领导入选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作协领导本来就不应该是领导,它不过是一个群团组织,为作家提供服务的。入会就提供,不入会就不提供,谁也没得说。至于管理,真的是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在中国,有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大大小小的作家,大部分都加入了某一个级别的作家协会。那是一种荣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你写作的水平,因为它毕竟有入会门槛啊。
所以,你看省市一级的协会作家,大都是一个地方写得比较好的!起码是一方面翘楚无疑。这样的例子就不用举了,因为不胜枚举。从这个角度来说,茅盾文学奖颁给他们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本来就写得好,是行家里手,毋庸置疑。
人们质疑他们获奖,主要是质疑人情关系,互相抬举和吹捧,最终坏了作协和茅盾文学奖的名声。但是,作为一项文学大奖,自有其规则,也有专门的评委,不是谁打一声招呼,就给你评上了。那里也有个少数服从多数,会议讨论决定的程序,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退一步讲,茅盾文学奖确实对作家有加持效应,但是读者却不一定买账,好不好自有个人判断,好我就买就读,不好照样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你总不能填鸭式强迫别人阅读吧。何况还有历史积淀,多少年后,好的终将留下,不好的会被淘汰。
那时候,即便贵为作协主席,你又能怎么样呢?
来源:燕春里的原创
编辑:玛 雅
审核:治 鑫
通联:吴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