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智慧-分享
发布日期:2023-04-03 21:40:38 来源:中国卫生学术与艺术网 阅读量:
2000万1台,还要排队抢着买?
它就是在医疗界赫赫有名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也被称为“机器人界的劳斯莱斯”。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购买了200多台达芬奇机器人,总花费超40亿。
通常来说,大多数医院里最贵的设备就是核磁共振仪,价格高达1600万。而达芬奇机器人居然比核磁共振仪还贵出400万,着实有些匪夷所思。
达芬奇机器人究竟有何魅力,即使国内价格比国外贵1倍,还是不愁卖?
01 在华垄断17年,每台加价1000万
公开资料显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研发,主要由机械臂、控制台、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可放大10倍手术视野、减小创口,其机械臂更是能720度旋转,远超人手极限,辅助医生完成各类精密手术操作。
2006年,北京的301医院率先引进了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效果相当不错,手术进行得又好又快,备受专家推崇,很快就在各大医院普及。
由于需求激增,再加上缺少竞争对手,这给了美国直觉外科公司不断提价的勇气。在国外只需1000万一台的达芬奇,在国内却要加价1倍,卖2000万。许多医院对此敢怒不敢言,只能咬牙购买。
2000万还只是个开始,后续的耗材费用更是让医院苦不堪言。例如机械臂,每只机械臂1.4万元,但其使用寿命却只有10次。超过10次,就必须重新更换,否则就会远程遥控停机。这些成本最后都转嫁到患者身上,导致每台用达芬奇的手术要比普通手术贵3万元。
不仅是手术机器人,其他生命科技也遭受着类似困境。“救命”的进口心脏支架,一个就要数万元;种植牙,1-2万一颗也已是常态;就连美科学家发现的减缓机体衰退、延展健康生命长度的“畅络茵”分子,也被炒至每克2万余元的天价,沦为富人专享。
02 国产机器人崛起,有望完成平价替代?
人民的健康绝不能握在别人的手里。2018年,随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第一批专利到期,国产机器人企业迅速就嗅到机会,跑步入场,力求实现弯道超车。
我国自研的天玑三代骨科机器人,成功拿到了相关许可。目前已辅助完成骨科手术超4000例,成功打破了达芬奇在华市场“一家独大”的情况,占据了8%的市场份额。
2021年,上海交大团队开发的“术锐”手术机器人在临床试验中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在未来实现量产。
无独有偶,上述被诟病为“富豪专享”的分子,在国产技术的崛起下,也开始下沉至普通大众。
据顶级期刊《Cell》报道,10年前,美生物学家发现,“畅络茵”分子表现出抵御高龄动物老化的潜力。研究一经发布,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量名人富豪求购,炒至22431元/克。
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科学家改良了技术,使其成本大幅下降,但相关成果依然高达2万,难以惠及大众。我国虽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但为了让国人早日享受此类科技,科学家日夜奋战,很快就取得了突破,利用前沿的酶法技术成功实现量产,成本更是下降了95%。
科学家发现,要想让我国2.64亿过上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光靠抵御老化还不够,还必须迈过心血管这道“坎”。为此,成果“畅络茵”中额外加入了1000FU高活性的纳豆激酶,呵护国人心血管健康。 这一成果在京东迅速走红,凭借价格和复配优势,击败美日同类成品,成交迅速突破百万。
与此同时,国产心脏支架也已完成进口替代,只需几十元就可。国产的种植牙一颗只需3-4千元,助力国人实现“种牙自由”;手术机器人也有望在十年内完成反超,实现彻底的国产替代。
03 天价医疗之下,生死都难言公平
《未来简史》中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就连生死都不再是完全公平的事情。《我不是药神》电影中也有一句经典名言: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如今的手术机器人、长寿科技似乎都在印证这点,天价仍是普通人难以逾越的“围墙”。
随着生命科技逐渐平民化和国产化,有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享受到前沿科技成果。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必须要坚持科研投入,这样才能在未来出现更多个“国产手术机器人”,国人的生命质量才会进一步提升。
来源:静夜史言
编辑:玛 雅
审核:治 鑫
通联:吴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