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智慧-分享
发布日期:2023-02-10 21:55:15 来源:中国卫生学术与艺术网 阅读量:
一些卫生院留不住人也招不来人的现象不是近年才出现的新问题,更是多年来积累的老问题,也是众所周知及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今天笔者作为履职卫生院多年的职工,从本地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状态,来剖析一下卫生院为什么“留不住人”及“招不来人”的原因。
■工作压力大
在卫生院真正干工作的人,往往都是一人身兼数职及多职。如某卫生院一位中医主治医生,既任医务科科长,又管中医门诊,还要在外科值日,更要兼职影像检查,及跟120救护车轮岗值班医生。试想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职务多就意味工作时间多,工作压力大,医生得不到该有的休息,不仅影响患者就医质量,还影响医生的身体与健康。
■上升空间小
限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特点,卫生院医生全日制学历普遍较低,四五十岁的医生基本是大专甚至中专学历居多,虽然借学历提升的政策,有大部份医生也逐步提升至本科,可是业内人都知道,这学历水份多,真才实学少,所以卫生院医生向县医院上升空间有限,不少人一旦进入了卫生院,安步就班过日子,最好的结局是评上乡镇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到了退休年龄,多领份职称补助退休金。
■专业技术荒芜
一部分卫生院,有人称是“药店”,有人说成了“慢病药房”,实话实说,还真如此。因为卫生院的门诊病人,超八成是为了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而长期服药的慢病人群,所以卫生院成了“慢病药房”。其实,不少有精湛的医学专业技术的人员,因限于长久以往形成的“大病不去乡镇看”的就医习惯,加之卫生院固有的僵化体制及长久以来形成的惰性习惯,也无应用之时,也只有在时光的流逝中慢慢荒芜。此外,在卫生院,缺乏不断钻研医学专业技术的传统,与不断进取向着医学发展的风尚。
■薪资待遇低
卫生院作为财政差额补助单位,近年来基本上过着“靠天吃饭”的尴尬。因为随着基层医改的不断深入,基药零差价、多轮药品集采、医保控费、外科耗材不加成、中药饮片固定加价25%等一系列政策在无情斩断了卫生院的各项医疗收入后,使本来收支平衡的大多数卫生院过上了入不敷出的窘迫日子。再加上种种外部因素,赖于靠当地政府差额补助的卫生院,财政拔付无限期延后,日子越来越难。这也导致卫生院医生的薪资待遇也跟着下降。
特别是新入职的定向免费医学生,由于职称与工龄限制,到手更少。去年年底有位定向生私聊时透露,卫生院事多钱少还长期值夜班,到约定的服务期满后,一定跳槽离开卫生院,已经与某民营医院联系过,月薪保底有万元,还专业做医疗,不用填表上册做公卫,不用下乡入村健康扶贫,不用三天二头值夜班,不用天天刷着各种各样的课件,够吸引人的。
■缺乏公平机制
卫生院长期以来由院长一人独揽大权,并由院长拍板以选拔中层干部人选及年底评优奖励与年底奖金发放。与院长走得近的,基本上是中层人选,每天在职工群上发几条通知或信息,就坐在办公室喝茶聊天,轻松拿着高于临床医生的高系数平均绩效与高于门诊医生倍许的年终奖。在大部分卫生院,往往都是临床干事的忙得团团转拿得少,行政后勤反而拿得多。
面对如此桎梏,卫生院“留不住人”与“招不进人”也不难理解。
本地某家卫生院,近年来卫生院除了政府培养的免费医学生定向分配充实到各科室外,限于卫生院的现状,根本没有招进过全日制大专或本科医学生。假以时日,则卫生院人才建设将出现断层,卫生院业务将更加凋敝,卫生院形象将更加没落!
来源:琼哥360
编辑:玛 雅
审核:治 鑫
通联:吴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