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报道》栏目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融媒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唯一学术与艺术融和的网站

协办单位:

* 皖南医学院 * 扬子江药业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齐鲁制药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

协办单位:

* 皖南医学院

* 扬子江药业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齐鲁制药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

微信号

公众号

宣传合作:18766191639

微信号:zgwssygl

投稿邮箱:zgwsxsyys@163.com

经验交流

从医35年 青春献给临床一线

发布日期:2022-07-20 22:26:32 来源:中国卫生学术与艺术网 阅读量:

电影《致青春》里有一句经典台词:“青春是场远行,回不去了。”对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林明珠来说,青春是一场披着白衣的远行,一走就是35年。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190401_87af34927d8942efbafb490eb2e6721b.jpeg&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webp.jpg


从医路上多位“贵人”相助



1987年,林明珠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第一医院工作,直至今日。用她的话说就是:“我的青春史都镌刻在第一医院。”



刚到第一医院时,医院还没有内分泌科。“那时大内科主任是黄见亭主任,对医生要求非常严格。”林明珠来到内科工作后,黄见亭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了她。黄见亭要求科里的每一名医生对病人病史、检查报告要熟记于心,病历书写要规范,不能有丝毫马虎。当时病历都是医生手书的,黄见亭会非常仔细看林明珠写的病历,经常改了又改,直到合格为止。



“那时候真是全天泡在医院里,白天上班,晚上写病历。”林明珠说,在黄见亭组织下,科室定期举行病例讨论,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虽然很累,但是觉得很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大内科的工作经历为林明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已退休的老院长杨叔禹和副院长赵景馨也是林明珠成长中的“贵人”。2002年,内分泌科独立成科,林明珠成为科室负责人。新生的科室基础比较薄弱,医生少,软硬件设施也不够齐全。面对这样的复杂环境,时任院长杨叔禹和副院长赵景馨带着林明珠一起,助推新生科室快速成长。林明珠回忆:“赵院长来查房时,如果我们对影像学检查报告有疑问,她就会带我们去影像科找医生,直到疑问得到解答为止。”



以前互联网还不发达,当时主要靠书本、杂志和学术会议来学习专业新知识、新理念。杨叔禹和赵景馨一有机会就会带内分泌科的医生去开会学习。“内分泌科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两位老领导的巨大贡献。”林明珠说。



千方百计推动科室发展



有了前辈的支持和林明珠的付出,内分泌科迅速成长。



20多年前,胰岛素泵是前沿新技术,当林明珠在学术会议上了解该技术后,决定立即引进。她自己先学习操作方法,然后手把手教科里的医生操作。于是,胰岛素泵技术在闽西南地区“生根发芽”。



几年后,林明珠又在闽西南率先开展胰岛素钳夹技术。她回忆:“通过该技术,我们能更加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制,掌握病因,从而更加精准地进行检查和治疗,对科研也有很大帮助。”



对待患者,林明珠细心、耐心、关心。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她都会帮挂号的所有病人看完病才下班。接诊过程中,她几乎不喝水,她说:“不太敢喝水,因为上厕所费时,会耽误给病人看病。”



林明珠还经常资助经济特别困难的患者。她曾接诊漳州龙海一名9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孩子家人靠种杨梅为生,生活十分贫困。快过春节了,家里没钱购买胰岛素,面临停药的窘境。她马上拿出500元给患者家属解燃眉之急。现在,给病人看病时,林明珠总会在口袋里放点钱,如果病人钱不够,她就会借钱给病人救急。



2012年,内分泌科跟糖尿病科合并成立内分泌糖尿病科,林明珠任科室副主任。作为科室负责人之一,她很注重对年轻医生的培养,送他们出国学习进修。在带徒方面,她严格要求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掌握的临床技术都会向学生倾囊相授,我甚至要求他们要学得比我更好。”



经过几代内分泌人的努力,如今该科室已成为闽西南地区实力最强的内分泌专科。林明珠分享了她的“成功秘籍”:“只要是对科室有益的事,我就去做,有劲往一处使,科室就一定能做强。”

来源:人民融媒体

编辑:玛 雅

审核:治 鑫

通联:吴 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