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智慧-分享
发布日期:2022-08-21 21:56:39 来源:中国卫生学术与艺术网 阅读量:
2022年6月,《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等两个文件出台,直指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监管,以及让互联网诊疗回归医疗服务的本质。
互联网医院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即H型(医院独立建设)、H+I 型(医院与企业联合开办)和 I 型(企业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建设)。而按照商业模式,互联网医院平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医药电商模式、医疗信息化模式、付费问诊模式、HMO模式(健康管护组织)。
就互联网医院的现状而言,仍旧存在以下一些痛点,如何补足短板,需要行业共同推进。
01
低复购、流失大
复购率是衡量一个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互联网医疗和传统医疗基因不同,决定其低频消费属性,患者黏性不高。毕竟,院内面诊和互联网面诊的感觉不同,等待药品邮寄到家和直接院内取药的体验也不同。可以想见,随着疫情缓解,患者固有的就医习惯还是会向线下集中,想要改变这个习惯是需要时间的。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I 型模式下,目前更多的消费习惯是“药-医”寻药模式,而非“医-药”问诊模式,即通过药找医,而不是通过医开药。
02
监管品种范围增加
按照相关规定,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等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不得通过网络销售。落地到线上,监管类别是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麻醉药品、麻醉辅助药品、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等。
目前监管类别中又新增中枢神经兴奋药、抗精神病药,导致奥氮平片、利培酮、黛力新、卡马西平片、盐酸美金刚片、开浦兰等一批普通抗精神病药被纳入监管,这无疑会对部分处方外流较好的专科医院带来一定冲击。
垂直领域同样适合互联网诊疗,就大数据而言,心理健康、肿瘤领域、皮肤病领域、妇科领域、母婴领域等的专科互联网医院是优先发展起来的。但是,扎根垂直领域也有一定的风险,即一个政策就可能导致行业没落,譬如前述对心理健康用药的监管。
03
延伸服务差
目前大部分互联网诊疗仍然停留在“轻问诊+卖药”模式,相应地,药品收入占比过高成为最大风险,相应地,如何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是接下来布局的关键所在。
针对这一点,I 型企业大都在突围,比如:
微医打造肿瘤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服务模式,通过和再鼎医药合作,共同探索肿瘤疾病领域新型合作模式,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肿瘤患者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圆心科技在《圆心肿瘤治疗安全防护指南》系列手册基础上,结合圆心全病程管理体系,配合圆心药房的线上ERP药师工作站系统,建立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圆心肿瘤治疗安全指导”体系,旨在为肿瘤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检测领域,医联联合金域医学推动基于“精准诊断+精准治疗+专业疾病管理服务+患者教育”的互联网+医疗全闭环服务体系的建设。
同样,百度健康和迪安诊断也达成了以居家、采血点和上门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的闭环模式。
不过,企业主导型互联网医院的延伸服务仍未达到一定占比,仍以药品销售作为主要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这也成为近来中小互联网医院频繁关闭的重要原因。
04
医保未打通
传统的医疗资源方是有医保支撑的,而互联网医院端大都不具备医保资质,这就导致在发展中处处受限——自费下的问诊、购药,不利于互联网医疗的良性发展。
自费、商保、医保均应为互联网医疗的支付渠道,只有医保支付比例超过自费支付,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主要支付方,医、药、险才能形成闭环,互联网医疗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来源:好医工
编辑:玛 雅
审核:治 鑫
通联:吴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