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报道》栏目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融媒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唯一学术与艺术融和的网站

协办单位:

* 皖南医学院 * 扬子江药业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齐鲁制药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

协办单位:

* 皖南医学院

* 扬子江药业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齐鲁制药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

微信号

公众号

宣传合作:18766191639

微信号:zgwssygl

投稿邮箱:zgwsxsyys@163.com

读书-智慧-分享

读书-智慧-分享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书-智慧-分享 >

一辆摩托、一个药箱……这对村医夫妻扎根乡村20年,用中医药守护群众健康

发布日期:2021-09-17 23:41:10 来源:中国卫生学术与艺术网 阅读量:

 “轻松多了!”8月16日,66岁的苗族村民王优当在贵州省凯里市凯棠镇新村村卫生室,做完中医治疗后说。

  两小时前,王优当一手用力按住腰,蹒跚走近新村村卫生室。经村医王远生检查,确诊其为颈椎、膝关节和腰椎病复发。村医姜兰珍马上为他做电针、按摩、推拿、拔罐、中药塌渍等治疗。

  王远生、姜兰珍是新村村卫生室的村医,也是夫妻。

  2000年,毕业于凯里市职业卫生学校的王远生接“赤脚医生”父亲的班,担任新村村保健员。这年,同村的姜兰珍从贵阳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学成回来。

  “为父老乡亲防病治病,让他们平平安安,是一辈子的心愿。”两人因共同的心愿走到一起……夫妻俩22载如一日,扎根家乡,立足农村最基层医疗工作岗位,守护乡亲们的健康。

微信图片_20210917234133.jpg


免费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新村村是一个苗族群众聚居的脱贫村。目前,共394户2022人,其中,老年人160人。

  “现在,大家生活好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增多。”王远生说,他们夫妻白天在村卫生室看病,天黑入户随访。免费给老年人体检,建立和完善健康档案。

  今年1月2日,王远生夫妻随访村民王庆生,确诊他患有高血压,并指导规律服药,清淡饮食,低盐低糖,加强锻炼身体。6个月后,复查,王庆生血压恢复正常。

  经王远生夫妻统计,新村村的老年人患高血压109人,患糖尿病38人。

  据了解,新村村卫生室多次接受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专项检查。经查,该卫生室填报的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造福群众

  以前,村民有头痛脑热时第一反应,就是吃药打针或输液。

  去年开始,国家实行新农合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村级报销70%。今年6月起,每个村民到村卫生室诊疗时,在新农合报销中首次做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自费部分实行全免费。

  每天一早,村卫生室门口村民戴着口罩排队,接受针灸、拔罐、艾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

  村民王启发相继因骑摩托车造成左脚扭伤疼痛和右脚伤口感染。通过中药塌渍、电针理疗,三天时间后,王启发高兴说:“不痛了,伤口好多了。”

  中药治愈的人多了,新问题又来了。

  “做中医治疗,安全、不贵,治疗慢性病特别好。”王远生说,做中医治疗的越来越多,床位不够。为不耽误村民看病和影响生产,今年,新村村卫生室看病就医实行预约制,每天分上午、下午床位,受到好评。

为群众筑牢安全防线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王远生夫妻除了日常的公卫和接诊工作外,时刻牢记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

  2020年1月22日,仅两天就过年了,接通知,王远生夫妻立即入户对武汉返乡人员进行摸底排查,登记信息,共排查出13人。同时,对居家隔离的人员进行监测、追访。

  2月5日,毗邻的南江村确诊一例新冠肺炎感染者。追踪轨迹,发现其与新村村3名年轻人有密切接触。王远生夫妻紧急追踪,并每天上门给他们量体温两次。

  姜兰珍说,村卫生室离他们家不到100米,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他们10多天没有回过家,吃住都在村卫生室,饭菜都是通过电话叫孩子送到指定地方,戴着口罩,不见面,不打招呼,仅隔着玻璃大门,目送孩子。

  孩子电话里埋怨他们说:“爸爸、妈妈不回家吃饭,过年没意思。”“没事,我们过几天就回家……”姜兰珍含泪哽咽道。

微信图片_20210917234139.jpg


当地群众心中的“大家长”

  “现在,村民把房子修好了,又外出打工了,村医王远生两口子无偿照顾老人和小孩,做得好。”老支书王庆克点赞。

  “吴兰芬老人生病了。”6月11日,接吴兰芬邻居大爷电话后,王远生背起急救箱匆匆赶到吴兰芬家,看到70多岁的吴兰芬一个人躺在沙发上。

  经检查,吴兰芬血压血糖均正常,因重感冒,四肢乏力。

  连续两天治疗,吴兰芬康复了。王远生马上给她远在温州打工的儿子儿媳发微信:“你妈妈身体恢复了,放心。”还帮他们母子视频通话。

  新村村嫁到邻边芦笙村的王又光夫妻外出打工,把孩子送到娘家,让外公外婆带,说:“新村村有村医,服务好,放心。”

  ……

  王远生、姜兰珍夫妻保存着村民电话手写本和电子版本各一本,并建立村民微信群……卫生室外,停放着摩托车、小车。

  如今,新村村水泥公路四通八达,户户硬化了水泥路。王远生说:“出诊远的村组,开小车;路窄的,就骑摩托车,争分抢秒,病人等不得。”

  王远生、姜兰珍夫妻不仅为村民筑牢了健康屏障,还默默地照顾村里留守老人、儿童的生活学习,承担起亲情联络的重任,成为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大家长”。


来源:健康贵州
 编辑:玛 雅
审核:治 鑫
 通联:吴 静

友情链接: